《公共經濟學》復習資料整理
《公共經濟學》復習資料整理一、名詞解釋:(考5 ) 帕累托最優:指資源配置已達到了這樣一種境地,無論作任何改變都不 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沒有其他人受損.也就是說,當經濟運行達到了高 效率時,一部分人改善處境必須以另一部分人的處境惡化為代價。這種 狀態就被稱為帕累托最優。(P21)政府失靈:是指公共部門在提供公共物品時趨向于浪費和濫用資源,供 給水平不能使個人的需求在現代化議制民主政治中得到很好的滿足。具 體體現在供給數量過多、公共支出規模過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動 或干預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說政府做出了降低經濟效率的決策或不能實 施改善經濟效率的決策。(表現在:信息有限;對私人市場反應的控制 能力有限;決策時限與效率的限制;政治決策程序的局限性;成本過大) 公共選擇:是使用經濟學的一系列方法來分析和研究政府決策制定的過 程,研究在既定的社會公眾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的決策是怎樣制定 出來的以及如何改革政治程序和改進決策結果。公共選擇理論是對政府 決策過程的經濟分析,公共選擇理論的核心是對投票及相關決策程序的 研究,是用經濟學的工具揭示公共產品供應和分配的政治決策過程。 用腳投票理論:以自由遷徙為前提,每個居民從個人效用最大化出發, 不斷遷徙,只有當其個人遷徙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相一致時才會停止 尋找最佳的地方政府的努力而定居下來,遷徙的根本目的是在公共產品 與貨幣收入中進行選擇。 利益集團:是指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們,為了共同的目的而結合起來,而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聯絡、談判、簽約等等的成本足夠低,則無論將 產權劃歸給誰,最終總能達到該資源的最優配置和使用。同樣道理,只 有做好企業的產權安排,才能避免〃公地悲劇”的發生、配合企業制度 改革,基于具有公地特性的國有企業往往發生“悲劇〃這樣的現實,國 有企業應退出競爭性領域,保持在非競爭性領域的地位。加強制度建設, 在不斷完善企業約束機制的同時,也要建立企業家的激勵機制,實行責、 權、利的有效統一。在這方面,一些民營企業實行的股權獎勵制、年薪 制等 11、試論政府購買的經濟影響政府購買上升會刺激社會生產,形成經濟繁榮局面,物價水平上漲,反 之,對私人收益和產業結構產生影響。 政府購買性支出是政府以等價交換為原則,通過市場直接獲得所需的商 品和勞務而形成的財政支出,它與市場運行具有密切關系,因而對生產、 就業和分配都產生重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政府購買性支出對國民經濟總量變動產生直接影響。政府的購買性支 出,因其購買和直接消耗了經濟資源,形成了社會總需求的一部分,因 而它的數量變動會對經濟總量產生明顯的影響,政府購買性支出數量的 變化,往往是政府調控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手段。 2 .政府購買性支出對投資國民經濟結構變動產生直接影響。在政府購買 性支出數量既定的前提下,這種支出結構的變動將對社會資源的配置狀 況、對經濟結構產生直接影響。比如,政府增加對A產品的購買時,將 引起對該產品需求的增加,導致這類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以及相關要 素投入的增加和要素報酬的提高,社會游資也會流入這一領域。而當政 府減少對該類產品的購買性支出時,情形就正好相反。這就產生了一個 因政府購買性支出方向變動而帶來的生產結構、勞務供應結構的調整效 應。有鑒于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購買性支出的結構調整,往往 是引導社會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強有力手段。 3 .政府購買性支出對收入分配產生間接影響。一般來說,當政府購買性 支出增加時,由于其對生產的刺激、擴展效應,國民收入或社會財富都 會隨之增長,資本利潤和勞動報酬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與此同時, 如果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的結構有所變動,將直接影響到相關企業和勞 務提供者的資本利潤和勞動報酬,從而對不同企業和就業群體的收入分 配格局產生影響。 12、試論政府轉移支付的經濟影響轉移性支付可以增進社會福利最大化,對產業結構產生影響(圍繞該兩 點進行闡述) 13、簡述主張收入再分配的理論流派功能主義的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理論,代表人物約翰繆勒認為政府的 正確目標應該是社會每一個人效用總和的最大化,所謂每個人的效用 總和,即是最大多數人的效用和利益,在強調效用遞減的同時,更加強 調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為了使總效用最大化,政府不能再收入分 配上搞平等,其否定收入的平等化;自由主義的分配正義理論,代表人 物羅爾斯,他認為所有的人都處于相似的狀態,沒有一個人能設計有利 于自己特殊情況的規則。所以公正的原則是公正協商或談判的結果,在 尚未知道自己在收入分配上到底處于哪個階層的時候,往往會不約而同 的關注收入分配的最下層,因此他主張最小效用的最大化,政府的目標 應該是讓這些社會狀況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因此在收入上搞平等的公 共政策是有必要的也是正確的,通過把富人財富收入轉移給窮人,使社 會增進了最不幸人得到福利;自由意志主義的機會平等理論一代表人 物是羅伯特洛齊克,強調自由權利至高無上,不可侵犯。他反對羅爾斯 的為最底層的改善而向富人征稅,而且也反對功利主義的個人效用最大 化。他所堅持的在收入分配上最好的選擇是自我權利的實現和保護。認 為只要分配的過程是公正的,那么所引起的分配結果即使不在公平也是 公正的,強調機會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庫茲涅茨的倒u型理論,他 認為收入不平等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他認為存在政府干 預、人口變動和技術進步三種抵消因素,這三種因素抵消了儲蓄和城市 化的作用,使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的方向發生逆轉,由上升轉向下降,形 成了倒U形現象。在三種因素中,政府干預是收入差別由惡化轉向改善 的主要推動力,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三、論述題1、當前中國社會收入分配結構調整之我見。 答: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廣大人 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在人民群眾的 收入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的同時,由于分配領域的一些問題沒有得到很好 解決,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已經成為人們最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 我國居民收入占國民總收入比重較低并仍在不斷下降,城鄉之間、地區 之間、行業之間、不同社會階層之間收入分配差距逐漸擴大,這種〃結 構性收入分配不公”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普遍關心和關注的問題。解決 好這個問題,不僅關系到民生改善、社會穩定和社會主義公平公正原則 的體現,也關系到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關系到國家經濟增長長期依賴 投資、出口的現狀能否改變。目前我國收入分配格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初次分配中“資本所得偏多、勞動所得偏少“。我國勞動者報酬在初 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下降過快等問題十分突出,由此導致的結果是, 經濟增長的成果難以體現在百姓的收入上,國民收入財富不斷向政府和 企業集中。2.城鄉間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3.不同行業的職工收入差 距偏大。4.私營企業職工收入偏低5.地區收入差距不斷拉大.6二次分配 中,公共服務支出在政府總支出中占比偏低。 經濟學界在研究收入分配問題時,通常是沿著兩條主線展開的。一條是 功能收入分配理論,另一條是規模收入分配理論。功能收入分配理論(也 稱要素收入分配理論),是將生產要素(如土地、資本、勞動和組織等) 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如何